close

學習共同體:

  1. 針對日本教育中孩子失去學習動機、「從學習中逃走」的問題而提出的。 教育變成往上爬的手段,但在經濟高峰後,社會環境改變,得高分不一定能找到好工作,而目前的孩子受教的動機仍為考試。所以,要改變教育的目的。
  2. 學習的本質,應該在於「對人生有何改變」、「對社會發展有何貢獻」。
  3. 東亞國家三個待解決的問題:

甲、競爭教育應變成共生教育

乙、量的教育應變成質的教育

丙、有目的的教育應變成有意義的教育

  1. 「學習共同體」的哲學有三個

甲、公共性哲學:學校是一個公共空間,不再只針對孩子,應開放給所有人,學校如果放棄任何一個孩子或老師,是不會成功的。為提高孩子學習質量,全校每位老師至少一年一次要開放自己的教室,讓全校老師、外地老師、社區人士、各種人來參觀,「學習共同體」的教室基本上為任何人敞開。這不是為了評鑑,而是為了提升教學品質。

乙、民主主義的哲學:校長、老師、學生、家長都是學校的主人,每個人都同樣有發言權,都可以參加學校的活動,每個師生都有同樣的權利。通常好像只有最好、最差的學生才可以引起人家注意,其他中間的孩子沒有聲音,就被忘記了。家長也是,聲音大的、較會表達不滿的、錢捐多點的就可以大聲。但「學習共同體」的學校不是這樣。

丙、追求卓越的哲學:永遠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內容或資源,不會因為成績不好、家境不好就降低教育內容、教學水準,永遠都追求完美、最高的教育內容。

  1. 學習共同體第一層次「小組學習」:小一是全體一起學,或兩人一組學習,三年級以上就以四人小組學習。希望大家都參與學習、不放棄任何人;四人小組可以激起更多學習火花。
  2. 第二層次共同體「教師」:老師藉「學習共同體」,建立良好的同事關係:每人一年至少一次開放學習提案,大家一起進來用共同的高度去想如何改善,透過每次看別人來反觀自己,就能發展每人的教學風格,整體才能一直往上提升。
  3. 第三層次共同體「家長」:「學習共同體」的學校一年開放三到五次學習參觀,家長可以當老師助手,跟老師一起設計課程。為什麼教師和家長之間互相不信任?因為家長認為老師是提供服務的人,自己付錢給老師來服務自己的孩子。但教育不是服務業,教育應該是老師、家長共同負起教育的責任。所以「學習共同體」的大目標是老師、家長一起緊密連結,為孩子的教育服務。
  4. 老師不願打開教室,不一定是自信不夠,而是害怕一打開就要接受評價、評分。「學習共同體」很重要的一部分不是要評價老師,打開教室是要互相學習,互相形成支持網路,只要老師公開上課給大家看,大家一定先感謝那位老師。唯有學校能夠支持老師,老師才能給孩子最好的學習,和質量最好的東西。
  5. 若一個學校只有一位老師要改變,是不會成功的,一定要以學校為主、全方位來改變,才有可能。

 

文章整理自:2012-04親子天下雜誌33期教育大師佐藤學:真正的教育是所有人一起學習

http://www.parenting.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31637&page=6

 

 

 

 

----

合作學習&學習共同體

合作學習:有小組的目標,計算小組的進步分數

共同:強調個人的成長,不一定要由強帶領弱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Yu Wen Hung 的頭像
    Yu Wen Hung

    不囉嗦處女座

    Yu Wen H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