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永遠不會太晚」這一課,美玉老師將之歸納為議論文,溫老師對說明文和議論文有一些解釋,可參考溫老師講堂8。我覺得用溫老師的方法,來分辨說明文和議論文,變得輕鬆許多~

上完研習、看完文章後,我對論說文&說明文的歸納筆記是:

(1)說明文只說明某事或強調某事的重要性

(2)議論文除了強調重要性,還會叫人「如何做」

議論文包括了論點、論據或論證、結論,美玉老師已經幫大家將本課的(還有很多其他課的課文)議論文結構都整理好了,還有一個超好用的議論文結構表格(資料來源 溫美玉老師):

(內容請參照網路資料國小「議論文」怎麼教才精彩? --以國小課文文例 南大附小溫美玉老師 )

 

論點

引題

( 1.引用名人的話 2.事件案例 3.統計說明 4.提出疑問 ,有時這段不會出現 )

 

觀點

( 作者開門見山,直接陳述想要說服讀者的觀點 )

或論證

是什麼

怎麼樣做

結果

影響

 

 

 

 

( 引證文章的論點。論據通常是指一個事件,所以會有人(主角)、遇到的問題、解決方式、結果、影響。 )

  1. 用各種論證手法支持論點 2.論據結束後,再延伸說明論據的用意 )

議論的論證手法--例證法:事例(史例、語例、設例)、駁論、歸納、演繹、論證、對比、類別、比喻、正反

結論

( 再將論點重述或強調一次。)

 

自從獲得這個寶物表格後,只要遇到議論文,就會發這個表格讓小朋友練習拆解,熟悉議論文的樣貌

 

 

 

----------備課內容-----------------------------

形式深究:(配合議論文結構表格,討論後填入)

  1. 作者想要說服讀者的觀點是什麼?(論點)
  2. 作者舉了哪幾個例子來支持他的觀點?請分別用(是什麼+怎麼樣做+結果+影響)串成一段話(論證+論據)
  3. 作者如何在文章末段將論點再重新強調?(結論)

 

內容深究:

  1. 這是一篇議論文嗎?你怎麼判斷的?
  2. 將文章摘錄至議論文的文章結構表
  3. 寫出本課大意
  4. 寫完後,再和其他同學分享討論,看看哪裡有不同之處?什麼原因造成不同?
  5. 作者認為,一個人如果抱持著什麼樣態度,就不會怕想做的事起步太晚?
  6. 作者用了哪些論據論證來強化他的觀點?你覺得合理嗎?為什麼?
  7. 你會如何形容史懷哲這個人?為什麼?
  8. 為什麼史懷哲會想到非洲從事醫療傳道?
  9. 請描述劉其偉是什麼樣的人?為什麼?
  10. 根據文章敘述,劉其偉的成就遠比大多數從小開始學畫的人要高,請提出證據支持。
  11. 請描述科勞克是什麼樣的人?為什麼?
  12. 文章中敘述,科勞克認為自己「還年輕,還會成長,心飛得比飛機還高」,作者認為這句話是事實的理由為何?
  13. 如果要你來舉例,你又會舉什麼例子呢?又會用什麼樣的方式呈現呢?試試看!
  14. 結論還可以怎麼說?試著寫看看!
  15. 作者的論據及論證是用什麼類型的句型寫出,請分析並試著仿作。
  16. 這篇議論文你覺得寫得好不好,可以說服讀者嗎?為什麼?
  17. 你能想到哪一種題目,也可以這麼寫?想一想,構思後寫出來。
  18. 你曾經動過什麼念頭想做一件事,卻又對自己說「算了,已經太晚來不及了」?
  19. 承上,讀完本課之後,客觀分析那件事,是真的太晚,或者只是藉口。

延伸活動:

  1. 劉其偉、史懷哲的資料補充、文本閱讀
  2. 舒適圈

延伸寫作:

  1. 白天使的告白:每個人心中都藏著一個為你指引方向的白天使。想想看,你是否有讓自己安逸在「舒適圈」中的壞習慣?如果你是白天使,你會給小主人什麼樣的建議呢?
  2. 溫老師說因為這一篇的案例很多卻太短,所以可以引導學生將案例查明並寫清楚,讓案例刪掉幾個,留下來的加長加深
  3. 溫老師建議加入孩子自己的經驗,變成一篇作文題目:「現在才開始會太晚?--以我的經驗為例」

 

 

--------實際課程---------------

實際上課後,總是會發現準備的方向太雜,有時是準備得太多太龐大,有時是和自己當下想講的議題有點落差,就會適時調整內容。

這一課最後我專注在「脫離舒適圈」,原因一是這對他們來講是新名詞,想讓他們多懂一些新事物;二是因為這個想法很「熱血」;三是因為他們已經是高年級了,給他們這種積極的想法,或許可以幫助他們勇敢為未來做夢。

因此我找了幾篇文本,讓他們粗略了解一下「舒適圈」為何物。大概花了快一節多在看這些文本,以及討論這個概念。

1.[新聞] 嚴長壽:年輕人只圖躲在「舒適圈」  

https://www.ptt.cc/man/Tech_Job/D69A/DB2E/M.1372986988.A.75A.html

 

 

2. 走出舒適圈    天下雜誌323

https://blog.xuite.net/mibsands/wretch/138462410

 

3. 脫離舒適圈,才能加快成長速度   游舒帆

https://www.managertoday.com.tw/columns/view/27268

 

4.「舒適圈理論」的補充

https://www.facebook.com/notes/%E5%91%A8%E8%88%9C%E6%AC%BD/%E8%88%92%E9%81%A9%E5%9C%88%E7%90%86%E8%AB%96%E7%9A%84%E8%A3%9C%E5%85%85/529127677108928/

 

 

討論完後,就可以回去寫作文抒發自己看法了。以下是貼在作文簿的提示單。寫完這一篇作文也練習到議論文了喔~

主題:改變的力量—走出舒適圈

閱讀完參考資料後,理解內文,了解何謂舒適圈。

題目:自訂,以走出舒適圈為命題範圍

  1. 先解釋何謂舒適圈。
  2. 可以利用第四課課文中的三個例子,拿來「走出舒適圈」的例子,也很合適。
  3. 帶入自己的例子,舉例自己躲在舒適圈不敢踏出去的例子做為反例。
  4. 反省自己,應該怎麼做,逼自己踏出安逸的小圈圈中,挑戰自我,自我成長。
  5. 重述脫離舒適圈的重要性。

 

-----------學生作品------------------------------

強變的力量-走出舒適圈   黃13

舒適圈是一個無形的東西,但他卻把人們都關在他的圈圈內,試著想跨出它的人,都有著一份很好的工作,或者是得到很多人的尊敬,在社會上都占有一席之地;而有些人根本不知道這個東西,也有些人知道它,但是習慣於舒適圈內的權力和平凡,因此不敢試著跨出這一小步,讓自己得到更高的榮耀。舒適圈也可以說是一條界線,它座落於成功和平凡之間,人人生來平等,但勇於超越自己的人,就會跨越、超越這條線,讓自己立於成功的頂端;而一些自我墮落、不求上進的人,就會選擇停留在這狹小、毫無挑戰的空間。

而古往今來,就有許多偉人因跨越了這條線而實現了自己的理想,像是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史懷哲,他三十歲才想從醫,當一個醫生,到非洲傳教,並且治療他們的傷痛,因此毅然決然的投入了醫學,去就讀艱辛的醫學院,但此時他已經擁有了三個博士學位,而且在神學院裡當講師,有固定的薪水,可以過著非常舒服、美好的日子,但是他放棄了;他跨出了重大的一步,走出了舒適圈,前途都是挑戰,但他一一努力克服了,到了他三十八歲開始在非洲傳教,但當時非洲的醫療並不發達,因此他在當地開了一家醫院,也就是因為這家醫院,讓他成了諾貝爾獎得主。

有踏出去的當然也有沒踏出去,我就是其中一個,在音樂、藝術領域,我總是踏不出舒適圈,一心只想著及格就好,而不去試他,因此成績平平,並沒有什麼太大的作為。

我想自己應該要努力踏出這一步才對,但每當我想踏出這一步時,心裡總會有許多的想法在阻止我,使我對這兩個科目非常的害怕。我應該多看、多聽這一類的作品,讓自己沉浸在這樣的氛圍內,對音樂多花一些時間去了解他的內容,與他所存在的意義,和創作出他的人對他的期望和背負在他身上的使命是什麼;而美術方面,我應該多做一些作品,讓自己習慣或是體會做東西的喜悅和樂趣,才能成功成為這兩樣東西的王者。

舒適圈他是一個壞小孩,使人無法進步,使人不追求更好、更完美的生活,踏出舒適圈可以迎向更美好的自己,也可以得到更亮麗的人生。

 

(※打完這篇文章,我都覺得羞愧了................為師我就是個安逸的人啊....................)

 

----------後續---------------------------

在上完這一課的好一段時間後

某天意外發現煜的鉛筆盒上,別了一個木牌

仔細看內容,有點感動,有點酸酸的

IMAG2024.jpg

老師真的是一個很棒的職業

你永遠不知道自己的什麼行為、什麼話,會對一個孩子產生影響

原以為船過水無痕的一堂課,一個舒適圈的議題

竟然留下了一顆小小種子,在他的心裡

這時候,就覺得自己付出大把時間備的課,很值得

謝謝你,阿煜

 

但同時也對他第一點心願覺得有點心酸

沒有得到認同感.......

這我要再想想辦法了~~~~~~

arrow
arrow

    Yu Wen H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